OK扎克
让生活更简单的知识百科

国学经典之《春秋穀梁传》:庄公·二十年至三十二年

更新时间:2023-11-20 22:40点击:

鲁庄公(前706年10月5日―前662年8月11日),姬姓,名同,为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六任君主,鲁桓公与其正妻文姜所生嫡长子。前694年,鲁桓公携文姜出访齐国,鲁桓公发现妻子文姜与其兄长齐襄公乱伦私通而斥责文姜,最终齐襄公派人将妹夫鲁桓公杀死,鲁桓公长子姬同继任鲁国国君,是为鲁庄公,在位时间为前693年-前662年。前686年,弑君自立的公孙无知(齐前废公)被国人杀死,鲁庄公因支持流亡在鲁国的公子纠继任齐国国君,从而与在莒国流亡而抢先回国即位的公子小白(齐桓公)结怨,次年,齐、鲁干时之战,鲁国战败,鲁庄公被迫处死公子纠,并将管仲押回齐国。前684年,齐、鲁长勺之战,鲁庄公听从曹刿的建议,从而带领鲁军击败齐国。左传经典篇目《曹刿论战》即记载此事。前681年,齐、鲁柯之会,多次战败而失地的鲁国将军曹沫(疑是曹刿)在盟会上挟持齐桓公,迫使其归还所占鲁国土地,齐鲁签订盟约,自此,鲁庄公在位时期,齐鲁关系相对和睦。鲁庄公有三位兄弟庆父、叔牙、季友,他们的后代在鲁国政坛世代承袭执政之位,势力逐渐大过国君,控制鲁国,被称作三桓(即三支为鲁桓公后代的家族)。

庄公·二十年

二十年,春,王二月,夫人姜氏如莒。妇人既嫁不踰竟,踰竟非正也。夏,齐大灾。其志,以甚也。秋,七月。冬,齐人伐我。

【译】二十年春季,周历二月,夫人姜氏到莒国。女人已经出嫁,就不能再过国境。过国境去莒国是不对的。夏天,齐国发生火灾。记载齐国火灾,因为太严重。秋季,七月。冬季,齐国进攻鲁国。

庄公·二十一年

二十有一年,春,王正月。夏,五月,辛酉,郑伯突卒。秋,七月,戊戌,夫人姜氏薨。妇人弗目也。冬,十有二月,葬郑厉公。

【译】二十一年,春,周历正月。夏季,五月辛酉日,郑厉公去世。秋季,七月戊戌日,桓公夫人死。女人死不记地点。冬季,十二月,安葬郑厉公。

庄公·二十二年

二十有二年,春,王正月,肆大眚。肆,失也。眚,灾也。灾纪也,失故也。为嫌天子之葬也。癸丑,葬我小君文姜。小君,非君也。其曰君何也?以其为公配,可以言小君也。陈人杀其公子御寇。言公子而不言大夫,公子未命为大夫也。其曰公子何也?公子之重视大夫,命以执公子。夏,五月。秋,七月,丙申,及齐高傒盟于防。不言公,高傒伉也。冬,公如齐纳币。纳币,大夫之事也。礼有纳采,有问名,有纳征,有告期。四者备,而后娶,礼也。公之亲纳币,非礼也,故讥之。

【译】二十二年春天,周历正月,实行大赦。肆是赦免的意思。眚是成灾有罪的意思。有罪就要惩治,赦免要有缘故,可能是天子同意大赦安葬文姜吧。癸丑日,安葬鲁桓公夫人文姜。小君,不是君。为什么称君?因为她是桓公的夫人,可以称小君。陈国杀了公子御寇。称公子而不称大夫,因为公子没命封为大夫。为什么称公子?大夫高于公子可以下命令逮住公子。夏季,五月。秋季七月,丙申日,庄公跟齐卿高傒在防地会盟。不提庄公是怕高傒跟庄公伉礼。冬天,庄公到齐国送聘礼。送聘礼,是大夫的事。古婚嫁之礼,有纳采,有问名,有纳征,有告期,这四点完备,然后迎娶,才合乎礼。庄公亲自送聘礼,不合于礼,所以讥刺他。

庄公·二十三年

二十有三年,春,公至自齐。祭叔来聘。其不言使何也?天子之内臣也。不正其外交,故不与使也。夏,公如齐观社。常事曰视,非常曰观。观,无事之辞也,以是为尸女也。无事不出竟。公至自齐。公如往时,正也。致月,故也。如往月,致月,有惧焉尔。荆人来聘。善累而后进之。其曰人何也?举道不待再。公及齐侯遇于谷。及者,内为志焉尔。遇者,志相得也。萧叔朝公。微国之君,未爵命者。其不言来,于外也。朝于庙,正也。于外,非正也。秋,丹桓宫楹。礼,天子、诸侯黝垩,大夫仓,士黈,丹楹,非礼也。冬,十有一月,曹伯射姑卒。十有二月,甲寅,公会齐侯于扈。

【译】二十三年,春,庄公回国,告祭祖庙。祭叔来鲁国访问。为什么不称使臣,他是天子王室内的大臣。搞不正当的外交活动,所以不给他使臣称号。夏天,庄公到齐国观看祭祀土神的仪式。看平常事叫视,看非寻常事叫观。这里用观字,表示没事的意思,认为庄公这次主要为看齐女。没事不能出国境。庄公从齐国归来告祭祖庙。国君出行记载季节,是对的。归国记下月份,是老规矩了。如果出行记载月份,归来时也记月份,就是有令人害怕的事了。楚王来鲁国访问。积累善行,而后得到进升。为什么称人呢?地位不能二次提高。庄公跟齐侯在榖地临时会见。用及字,表明(这次会见)是鲁国的意愿。用遇字,表示互相意见一致。萧叔朝见鲁庄公。小国的国君,没得到天子任命加封。不说来,是因为在鲁都以外的地方。在祖庙朝见是对的。在外边,不合于礼。秋天,给桓公庙前楹柱涂红色。按礼,天子诸侯庙前的楹柱涂淡黑色,壁上刷白土。大夫庙前的楹柱涂青色,士人庙前楹柱涂黄色。涂红色是不合乎礼的。冬季,十一月,曹庄公去世。十二月甲寅日,庄公和齐侯在扈地会见。

庄公·二十四年

二十有四年,春,王三月,刻桓宫桷。礼,天子之桷,斫之砻之,加密石焉。诸侯之桷,斫之砻之。大夫斫之,士斫本。刻桷,非正也。夫人,所以崇宗庙也。取非礼与非正,而加之于宗庙,以饰夫人,非正也。刻桓宫桷,丹桓宫楹,斥言桓宫以恶庄也。葬曹庄公。夏,公如齐迎女。亲迎,恒事也,不志。此其志何也?不其正亲迎于齐也。秋,公至自齐。迎者,行见诸,舍见诸。先至,非正也。八月,丁丑,夫人姜氏入。入者,内弗受也。日入,恶入者也。何用不受也?以宗庙弗受也。其以宗庙弗受何也?娶仇人子弟,以荐舍于前,其义不可受也。戊寅,大夫宗妇觌,用币。觌,见也。礼,大夫不见夫人,不言及不正。其行妇道,故列数之也。男子之贽,羔雁雉腒。妇人之贽,枣栗鍜修。用币,非礼也。用者,不宜用者也。大夫,国体也,而行妇道,恶之,故谨而日之也。大水。冬,戎侵曹。曹羁出奔陈。赤归于曹。郭公。赤盖郭公也,何为名也?礼,诸侯无外归之义,外归,非正也。

【译】二十四年春,周历三月,给桓公庙的椽木刻上花纹。按礼,天子庙的椽木,砍削后要磨,还要用细石磨。诸侯庙的椽木,砍削后要磨光。大夫的砍了就可以。士人的只消砍去树根就可以。椽木上刻花是不合乎礼的。人都重视宗庙建筑。如果用不合乎礼、不正确的做法修建宗庙,用装饰的宗庙迎娶夫人,就不对了。给桓公庙椽木刻花,给桓公庙的楹柱涂红色,指言桓宫,是用以表示对庄公憎恨。安葬曹庄公。夏天,庄公到齐国迎亲。亲自迎亲是常事,不必记载。这次为什么记载呢?认为庄公到齐国亲自迎娶是不对的。秋天,庄公从齐回鲁。告祭祖庙。迎亲时,行时要看着女方的车,停下来时也看着女方的车,先回国告祭祖庙是不对的。八月丁丑日。夫人姜氏到鲁国。用入字,表示鲁国不愿接受。记下进入的日期,表示憎恶她进入。为什么不愿接受呢?因为祖庙不接受。为什么祖庙不接受呢?娶仇人的女儿,把她进献放到祖庙前,按正义是不可接受的。戊寅这天,同姓大夫的夫人和君夫人见面,拿玉、帛等做礼物。觌是见面的意思。礼规定,大夫不必见君夫人。经文不用及字不对。既然大夫行妇人之礼道,就分别说说见面之礼。男人的初次见面礼,是羔羊、大雁、野鸡、鸟肉之类。女人的初次见面礼物,是枣、栗子、腊肉之类。用玉、帛做见面礼,不合于礼。用,是不该用的意思。大夫是国的一部分,却行妇人之礼。憎恶这种做法,所以慎重地记下日期。发大水。冬季,戎人侵略曹国。曹羁跑到陈国避难。赤回到曹国,赤就是郭公。赤大概就是郭公,为什么称他名?按礼,诸侯没有从外国归来之礼,外归是不对的。

庄公·二十五年

二十有五年,春,陈侯使女叔来聘。其不名何也?天子之命大夫也。夏,五月,癸丑,卫侯朔卒。六月,辛未,朔,日有食之。言日言朔,食正朔也。鼓,用牲于社。鼓,礼也。用牲,非礼也。天子救日,置五麾,陈五兵五鼓,诸侯置三麾,陈三鼓三兵。大夫系门,士系柝。言充其阳也。伯姬归于杞。其不言逆何也?逆之道微,无足道焉尔。秋,大水。鼓、用牲于社、于门。高下有水灾曰大水。既戒鼓而骇众,用牲可以已矣。救日以鼓兵,救水以鼓众。冬,公子友如陈。

【译】二十五年春,陈侯派大夫女叔来鲁国访问。为什么不称名?因为是天子命封的大夫。夏季,五月癸丑日,卫惠公去世。六月辛未日,是初一,发生日蚀。经文记日子记朔,日蚀正发生在朔日。敲鼓、杀牲祭土神。敲鼓,合于礼。杀牲就不合礼了。天子救日头,立五面旌旗,陈列五种兵器,击五色鼓。诸侯立三面旗,陈列三种兵器、敲三色鼓。大夫救日头时拍击大门,士人敲梆子。说是用这些充实阳气。伯姬嫁到杞国。为什么不提迎亲的人 ?迎亲的人说起来官位不高,不值得说罢了。秋天,发大水,在土地庙,在国都大门,敲鼓,杀牲祭祀。高处低处都有水灾叫大水。为警戒,敲鼓惊起众人,好避开大水,杀牲就不必了。用敲鼓敲兵器救日头,用敲鼓惊众救水。公子友到陈国去。

庄公·二十六年

二十有六年,春,公伐戎。夏,公至自伐戎。曹杀其大夫。言大夫而不称名姓,无命大夫也。无命大夫而曰大夫,贤也,为曹羁,崇也。秋,公会宋人、齐人伐徐。冬,十有二月,癸亥,朔,日有食之。

【译】二十六年,春,庄公攻伐戎人。夏天,庄公伐戎归来,告祭祖庙。曹国杀了它的大夫。称大夫不称姓名,是个没得到天子命封的大夫。没得命封的大夫却称大夫,是因为他贤德。是曹羁,尊重他。秋季,庄公会合宋国,齐国攻伐徐国。冬,十二月癸亥日,初一,日蚀。

庄公·二十七年

二十有七年,春,公会杞伯姬于洮。夏,六月,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郑伯,同盟于幽。同者,有同也,同尊周也。于是而后授之诸侯也。其授之诸侯何也?齐侯得众也。桓会不致,安之也。桓盟不日,信之也。信其信,仁其仁。衣裳之会十有一,未尝有歃血之盟也,信厚也。兵车之会四,未尝有大战也,爱民也。秋,公子友如陈,葬原仲。言葬不言卒,不葬者也。不葬而曰葬,讳出奔也。冬,杞伯姬来。莒庆来逆叔姬。诸侯之嫁子于大夫,主大夫以与之。来者接内也。不正其接内,故不与夫妇之称也。杞伯来朝。公会齐侯于城濮。

【译】二十七年春,庄公在洮地和杞伯姬会面。夏天,六月,庄公在幽地跟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郑伯会盟。用同字,表示共同的意思。齐桓公率领诸侯共同尊奉周天子。这之后得到了诸侯盟主的称号。这是为什么?齐侯得到众诸侯拥戴。桓公会盟不必祭祖,大家感到安全。桓公会盟不必记日期,大家讲诚信。相信桓公的真诚,感戴桓公的仁德。齐桓公主持的衣裳之会十一次,没有歃血结盟,因为纯粹真诚。齐桓公主持兵车之会四次,没有打过大战,因为爱百姓。秋天,公子友到陈国,安葬原仲。记安葬没记死,是因为对外国大夫不该记安葬。不该记安葬却记了,是避讳说鲁公子出逃。冬天,杞伯姬来到鲁国。莒庆来鲁国迎娶叔姬。诸侯嫁女给别国大夫,要由主婚大夫把嫁女送到边境。迎亲的人到鲁国迎娶,这是不对的。所以不以夫妇称呼。杞国国君来鲁朝见。庄公在城濮会见齐侯。

庄公·二十八年

二十有八年,春,王三月,甲寅,齐人伐卫,卫人及齐人战,卫人败绩。于战与伐,安战也?战卫。战则是师也,其曰人何也?微之也。何为微之也?今授之诸侯,而后有侵伐之事,故微之也。其人卫何也?以其人齐,不可不人卫也。卫小齐大,其以卫及之何也?以其微之,可以言及也。其称人以败何也?不以师败于人也。夏,四月,丁未,邾子琐卒。秋,荆伐郑。公会齐人、宋人救郑。荆者,楚也。其曰荆,州举之也。善救郑也。冬,筑微。山林薮泽之利,所以与民共也。虞之,非正也。大无麦,禾。臧孙辰告籴于齐。大者,有顾之辞也。于无禾及无麦也。国无三年之畜,曰国非其国也。一年不升,告籴诸侯。告,请也。籴,籴也,不正。故举臧孙辰以为私行也。国无九年之畜,曰不足。无六年之畜,曰急。无三年之畜,曰国非其国也。诸侯无粟,诸侯相归粟,正也。臧孙辰告籴于齐,告然后与之,言内之无外交也。古者税什一,丰年补败,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。虽累凶年,民弗病也。一年不艾而百姓饥,君子非之。不言如,为内讳也。

【译】二十八年春,周历三月,甲寅日,齐国攻打卫国,齐卫作战,卫国大败。攻伐与作战在什么地方?在卫国作战。作战就是军队,为什么称人呢?表示轻视它。为什么轻视它?给了它诸侯之长的称号,随后就有攻伐侵略别国的事,所以轻视它。为什么对卫国称人?因为称齐人,就不能不称卫人。卫国小齐国大,那为什么记卫人及齐人?因为轻视齐国,可以记“及齐人”。败了称人是为什么?不愿说军队被人打败,所以败了不称师。夏季,四月丁未日,邾子琐去世。秋天,楚国攻打郑国,庄公会合齐国、宋国援救郑国。荆就是楚国。称楚国为荆,是用州名称呼它。救郑国是好事。冬天,在微地筑城墙。山林湖泽的利益,要跟百姓同享用。设置虞人是不对的。严重欠收没粮食。臧孙辰到齐国借粮。大是有所待的意思。没有长苗,没收到麦子。国家没有三年的储备粮,就可以说不成其为国了。鲁国一年歉收,就向诸侯请求借粮。告是请的意思。籴是买粮的意思。这不对。所以经文记臧孙辰以私人身份活动。国家没有九年的储备粮,叫不足。没有六年储备粮,叫危急。没有三年储备粮,就可以说不叫个国家了。诸侯没有粮食,别的诸侯就给它粮,这是正常的。臧孙辰向齐国请求借粮,然后齐国才给,这是说鲁国没搞好外交关系。古时抽十分之一的农业税,用丰年补救荒年,不必向外求援。上上下下就足够了。即使接连荒年,百姓也不困苦。如今鲁国一年歉收百姓就挨饿,君子认为这不对。经文不用“如”字,是避讳说鲁国到外国求救。

庄公·二十九年

二十有九年,春,新延廐。延廐者,法廐也。其言新,有故也。有故,则何为书也?古之君人者,必时视民之所勤。民勤于力,则功筑罕;民勤于财,则贡赋少;民勤于食,则百事废矣。冬,筑微。春,新延廐,以其用民力为已悉矣。夏,郑人侵许。秋,有蜚。一有一亡曰有。冬,十有二月,纪叔姬卒。城诸及防。可城也,以大及小也。

【译】二十九年,春季,盖新马棚。延厩,是按规定盖的马棚。称其新,表明有旧的,有旧马棚。为什么这次还记?古时的人君,一定时时关注百姓的忧患。百姓在体力上太苦了,就减少营筑之类的事。百姓在财力方面太苦,就少收贡赋。百姓在吃的方面太苦,就废除一些礼仪。去冬,修微城。今春,盖新马棚,为此民力已经用尽了。夏天,郑国侵略许国。秋季,出现了蜚虫。对时有时无的才强调有。冬季,十二月,纪叔姬去世。在诸邑和防邑修筑城墙。冬季可以修筑城邑,由大邑到小邑。

庄公·三十年

三十年,春,王正月。夏,师次于成。次,止也,有畏也,欲救鄣而不能也。不言公,耻不能救鄣也。秋,七月,齐人降鄣。降犹下也。鄣,纪之遗邑也。八月,癸亥,葬纪叔姬。不日卒而日葬,闵纪之亡也。九月,庚午,朔,日有食之,鼓、用牲于社。冬,公及齐侯遇于鲁济。及者,内为志焉尔。遇者,志相得也。齐人伐山戎。齐人者,齐侯也。其曰人何也?爱齐侯乎?山戎也。其爱之何也?桓内无因国,外无从诸侯,而越千里之险,北伐山戎,危之也。则非之乎?善之也。何善乎尔?燕,周之分子也。贡职不至,山戎为之伐矣。

【译】三十年,春天,周历正月。夏天,军队在成地驻扎。次是停止不前的意思,有所畏惧,想救鄣邑却又不能。不提庄公,是为他不能救助鄣邑而感到耻辱。秋季七月,齐国使鄣城的人降伏。降,就如同攻下。鄣是纪国保留下的城邑。八月癸亥日安葬纪叔姬。不记叔姬死的日子,却记下安葬日期,是怜念纪国的灭亡。九月庚午日,初一,出现日蚀。在土地庙里击鼓、杀牲祭神。冬季,庄公跟齐侯在鲁济临时会见。用及字,表示这次会见是鲁公的意愿。用遇字,表示双方心意投合。齐国攻打山戎。齐人指的是齐侯。为什么称齐人呢?是爱怜他吗?在伐山戎这件事上,为什么爱怜他呢?桓公这次行动,没有国家向他提供山戎内部的情况,外边也没有随从他攻伐的,越过千里艰险,往北讨伐山戎,是很难的。那么,非难他吗?认为他做得好。为什么说他做得好?燕是周的子孙建立的,山戎不向它纳贡称臣,山戎应该被讨伐。

庄公·三十一年

三十有一年,春,筑台于郎。夏,四月,薛伯卒。筑台于薛。六月,齐侯来献戎捷。齐侯来献捷者,内齐侯也,不言使。内与同,不言使也。献戎捷。军得曰捷,戎菽也。秋,筑台于秦。不正。罢民三时,虞山林薮泽之利。且财尽则怨,力尽则怼,君子危之,故谨而志之也。或曰,倚诸桓也,桓外无诸侯之变,内无国事,越千里之险,北伐山戎,为燕辟地。鲁外无诸侯之变,内无国事,一年罢民三时,虞山林薮泽之利。恶内也。冬,不雨。

【译】三十一年,春,在郎地修建高台。夏季,四月,薛伯去世。在薛地修建高台。六月,齐侯献上攻山戎的战利品给鲁君。齐侯来鲁国献战利品,把齐侯看做内部人,不用“使”字。对内部同一国的人,不用“使”字。献上攻伐山戎所得的战利品。打仗获得的叫战利品。这次送来的是胡豆。秋天,在秦地修筑高台。是不对的。一年三季让民疲惫地服劳役,又独享山林湖泽的利益。况且财货刮尽了,百姓会产生怨恨,体力用尽也会生怨恨,君子认为这很危险,所以慎重地记下这些事。有人说,鲁国紧靠齐国,齐桓公外没有诸侯骚扰,国内也太平无事,越过千里险路,往北攻伐山戎,为燕国开辟土地。而鲁国外边也没有诸侯骚扰,内部太平无事,一年三季让民疲惫不堪,还独享山林湖泽的利益,憎恨庄公呵。冬季没有雨。

庄公·三十二年

三十有二年,春,城小谷。夏,宋公、齐侯遇于梁丘。遇者,志相得也。梁丘在曹、邾之间,去齐八百里,非不能从诸侯而往也。辞所遇,遇所不遇,大桓公也。秋,七月,癸巳,公子牙卒。八月,癸亥,公薨于路寝。路寝,正寝也。寝疾居正寝,正也。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,以斋终也。冬,十月,乙未,子般卒。子卒日,正也。不日,故也。有所见则日。公子庆父如齐。此奔也,其曰如何也?讳莫如深,深则隐。苟有所见,莫如深也。狄伐邢。

【译】三十二年,春季,在小穀修建城墙。夏季,宋公和齐侯在梁丘临时会见。用遇字,表示双方意见一致。梁丘在曹国和邾国中间,距离齐国八百里。桓公不是不能让诸侯跟从他前往。他辞谢了途中遇见的,会见了宋公。因为齐桓公是诸侯的头领。秋季,七月癸巳日,公子牙去世。八月癸亥日,庄公死在正寝。路寝是天子的正寝。有病时睡在正寝是对的。男人不能死于女色,要洁身而死。冬季十月乙未日,太子般去世。子般死了记日期是对的。不记是老规矩。这次为了有所显示就记了日期。公子庆父到齐国。这是逃。为什么用“如”字,没有什么忌讳像这么重大。大就令人伤心。如果有人看到这件事,就知道没有什么像这么重大呵。狄人攻打邢国。